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友谊质量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提升其心理健康提供借鉴。方法:采取便利性问卷取样法,调查南京财经大学477名大学生,其中贫困大学生194名,测量他们的友谊质量、人格和社交网站自我呈现水平。结果: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友谊质量的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友谊质量,性别、户籍和年级差异显著(P<0.05),其余人口学因素均不显著(P>0.05)。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对贫困生友谊质量的影响后,考察人格、社交网站自我呈现对贫困生友谊质量的影响中,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宜人性显著正向预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信任与支持(B=.380,t=6.294,sig=.000);真实自我呈现、宜人性显著正向预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肯定价值(B=0.101,t=2.485,sig=0.014;B=0.302,t=0.067,sig=0.000);宜人性显著正向预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亲密袒露与交流(B=0.313,t=0.077,sig=0.000);宜人性显著负向预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冲突与背叛(B=-0.289,t=-4.847,sig=0.000)。结论: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年级、性别和户籍的影响,同时加强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教育和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