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PAR脑卒中模型在北方农村人群中预测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应用

作者:唐迅; 张杜丹; 刘晓非; 刘秋萍; 曹洋; 李娜; 黄少平; 窦会东; 高培*; 胡永华*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03): 444-450.
DOI: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3.008

摘要

目的:在中国北方农村人群的前瞻性队列中,独立验证并比较脑卒中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对模型在一级预防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至8月参加基线调查并随访至2017年1月的6 483例基线调查时未患心血管病的40~79岁北京房山农村人群,采用最新发表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na,China-PAR)脑卒中模型和美国弗明汉脑卒中风险评分(Framingham stroke risk profile,FSRP)模型,分别计算预测的脑卒中5年发病风险。通过Kaplan-Meier方法调整获得5年实际观察到的新发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并计算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率的比值,以评价验证队列中是否存在风险的高估或低估。采用区分度C统计量、校准度卡方值,以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在本验证队列6 483例研究对象平均(5. 83±1. 14)年的随访时间内,共出现新发脑卒中事件438例。再校准后的China-PAR脑卒中模型和FSRP模型在男性中预测准确性较好,区分度C统计量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 709(0. 675~0. 743)和0. 721(0. 688~0. 754),校准度卡方值分别为5. 7(P=0. 770)和13. 6(P=0. 137),但在女性中高估了脑卒中的5年发病风险,再校准后的China-PAR和FSRP模型分别高估了11. 6%和30. 0%; China-PAR和FSRP模型的区分度接近,C统计量及其95%可信区间在女性中分别为0. 713 (0. 684~0. 743)和0. 710(0. 679~0. 740),校准度卡方值分别为12. 5 (P=0. 188)和24. 0 (P=0. 004)。另外,只有ChinaPAR脑卒中模型的校准图显示其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率的一致性较好,特别是在男性人群。结论:China-PAR脑卒中模型对于中国北方农村人群脑卒中5年发病风险的预测优于FSRP模型,特别是在男性中更准确。

  • 单位
    北京市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