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患者的自然转归,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VTS且未接受手术、要求随访观察的患者35例39只眼。根据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所示玻璃体与黄斑区视网膜的附着形态将VTS分为3型:"V型"、"U型"及"J型"。比较"V型""U型""J型"在随访12个月内的总自发松解率及各型的自发松解率;比较各型自发松解者及未自发松解者在首诊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LogMAR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水肿(ME)的改变。结果自发松解率:总体为17.9%,其中"V型"为25%、"U型"为14.3%、"J型"为0。BCVA:"V型"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P=0.268>0.05)。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4,P=0.873>0.05)。"U型"自发松解者末次随访较首诊时明显提高,因只有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P=0.027<0.05)。CFT:"V型"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3,P=0.220>0.05)。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2,P=0.088>0.05)。"U型"自发松解者末次随访较首诊时明显下降,因只有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2,P=0.664>0.05)。ME:发生自发松解者均由囊性退为弥漫性。结论提出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分型依据,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类型不同其预后存在差异。

  • 单位
    河北省人民医院; 河北省眼科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