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微生物感染假说”表明,AD的发生发展与脑部真菌感染密切相关。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作为一种“抗菌肽”已被证明能够对多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菌活性,然而其在抗真菌方面的机制仍不明确。本文主要从AD的“微生物感染假说”入手,探究几丁质等细胞壁多糖在Aβ的抗真菌活性中所发挥的作用。Aβ的聚集状态与其抗菌活性存在相关性,为探究不同聚集状态的Aβ与其抗菌活性的关系并尝试解析Aβ抗真菌的具体作用机制和靶点,选择病原真菌白色念珠菌作为研究对象,证实了Aβ中更容易发生淀粉样变性的具有42个氨基酸的Aβ42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和生物膜的代谢活力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菌效果与Aβ42浓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通过特异性标记真菌细胞壁的钙荧光白(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法验证了Aβ42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体外制备获得了Aβ42的寡聚体及纤维状聚体,并通过透射电镜进行了形态验证,随后将不同聚集状态的Aβ42作用白色念珠菌。结果表明:不同聚集状态的Aβ42其抗真菌活性存在差异,当Aβ42寡聚体转变为纤维状聚体时其抗真菌活性显著降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经过Aβ42处理后的白色念珠菌菌丝体减少、胞外基质丢失且细胞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为进一步揭示Aβ42抗真菌的相关作用机制,通过硫黄素T(ThT)荧光染色发现白色念珠菌细胞壁多糖中的几丁质和葡聚糖可能与Aβ42结合并影响其聚集,从而发挥其抗真菌的活性。此外,MTT法结果证实了细胞壁多糖的寡聚类似物片段能够通过与Aβ42的竞争性结合削弱Aβ42的抗菌效果。以上结果表明,Aβ可能通过与真菌细胞壁多糖结合并破坏细胞壁完整性发挥其抗菌活性。该研究为AD发病机制中的“微生物感染假说”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
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四川师范大学;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