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沿海站点冬季不同污染条件下气溶胶的来源解析——基于单颗粒质谱分析

作者:吴冠儒; 张艳靖; 李磊; 周振; 姚小红; 周杨*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3(12): 127-137.
DOI:10.16441/j.cnki.hdxb.20220223

摘要

青岛位于京津冀的下风区,毗邻黄渤海,其大气污染受到陆地和海洋传输的影响,尤其在冬季来源较为复杂。本研究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于2019年12月在青岛奥帆中心采集913 514个大气颗粒,并利用Art-2a算法将其分类,对青岛市大气气溶胶进行溯源和分析。其中富钾颗粒(K)、元素碳和有机碳混合颗粒物(ECOC)、有机碳颗粒物(OC)、多环芳烃颗粒物(PAH)、OCEC和富钾颗粒与有机碳元素碳混合颗粒(K_ECOC)等颗粒物多与生物质燃烧有关,其在总颗粒物中的占比高达49.2%;与工业排放有关的元素碳和富钾混合颗粒(EC_K)、富铁颗粒(Fe)和其他重金属(other_HM)颗粒物的占比为29.7%;与海洋排放相关的海盐颗粒和富钠颗粒物(Na_rich)占比为6.8%;另外有机胺(Amine, 10.6%)受到了陆源和海洋源的共同影响。根据污染个例分析发现,青岛受到京津冀传输影响时,局地工业源EC_K的贡献从36.0%逐渐降至15.0%,较高的环境湿度促进了Amine在颗粒物上的二次生成;当受到高空输送影响时,以生物质燃烧颗粒为主导(70.5%);在海洋气团影响主导时,青岛受局地排放(EC_K, 42.2%)和海洋气溶胶(7.7%)控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