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中鹊鸲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夜栖地选择

作者:潘扬; 高吉喜; 周可新; 安树青; 原宝东*
来源:生态学杂志, 2019, 38(09): 2772-2779.
DOI:10.13292/j.1000-4890.201909.018

摘要

夜栖地是昼行性鸟类夜间重要的栖息场所,鸟类对夜栖地的选择有明显偏好性。随着城市化加剧,城市绿地逐步成为城市鸟类生存的庇护所,如何适应城市环境的干扰并安全夜栖于城市绿地中是鸟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均需面临的问题。为探讨城市绿地中鸟类的夜栖地选择,本研究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广西宜州市区龙江河畔,采用系统调查法对鹊鸲(Copsychus saularis)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夜栖树种、夜栖地特征的17个生态因子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鹊鸲共选择15种夜栖树,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树种选择差异极显著,2个时期均选择5种夜栖树,其中利用频次较高的是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杧果(Mangifera indica)和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主成分分析发现,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素均是栖树、栖枝隐蔽性以及周围安全性因素,其他栖枝、水源和食物因素次之,最后为干扰因素;其中,栖树和栖枝高度、乔木、草本和栖枝下方盖度等9个生态因子在2个时期间具有差异性。城市鹊鸲在生活史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夜栖地,体现出对强干扰城市生境的适应性。在未来城市绿化配置和建设中需增加具不同栖枝、树高和盖度特征的乔木树种,提高灌木和草本植被多样性,以满足不同鸟类对城市绿地中夜栖地的需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