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是一种新型青光眼内引流手术方式, 其将Schlemm管扩张成形术与小梁切除术相结合[1], 理论上不受患者房角及角膜状态约束, 具有手术适应证广、非滤过泡依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2,3,4,5]。自2015年开展首例手术至今, 目前单中心已成功实施900余例, 在国内外发表15篇学术论文[2,3,4,5,6]。2020年底,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协作组通过多方探讨交流发布《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手术操作规范(2020)》, 并成立了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课题组, 目前该课题组已完成490余例手术, 在全国范围内已有60余家单位在推广应用该手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抗青光眼手术,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初步手术效果[2,3,4,5], 小样本远期疗效也较为稳定[4], 但大样本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与其他青光眼内引流手术一样, 其也存在术后短暂性高眼压、前房积血等并发症[2,3,4,5], 需临床医师关注并适时干预, 尤其是术后短暂性高眼压的发生, 给患者与临床医师都带来很大的心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