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心肌梗死溶栓(TIMI)风险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病人30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801例NSTEAC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治指标等)、GRACE评分、TIMI风险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观察NT-proBNP与30 d死亡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NT-proBNP、GRACE评分、TIMI风险评分预测病人30 d死亡的价值。结果 801例病人30 d随访中共有47例死亡,死亡率为5.87%。根据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和生存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性别、年龄、左心室前壁梗死、肌酐、血糖、病变支数、支架数量、支架长度、术后抗血小板、症状-入门时间、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生存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冠心病家族史、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高侧壁梗死、左心室下后壁梗死、右心室梗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再灌注心律失常、支架直径、PCI医师、门球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1 481.7 ng/L是30 d死亡的风险因素,其他影响30 d死亡风险因素包括年龄>75岁、左心室前壁梗死、多支病变、症状-入门时间(P<0.05),保护性因素为TIMI血流3级(P<0.05)。ROC显示NT-proBNP预测30 d死亡的AUC高于GRACE评分和TIMI风险评分,GRACE评分预测30 d死亡的AUC高于TIMI风险评分(P<0.05)。结论基线NT-proBNP对NSTEACS病人30 d死亡具有预测作用,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基线NT-proBNP联合GRACE评分首先筛选30 d死亡风险病人,对NT-proBNP未达截断值的NSTEACS病人可通过动态观察NT-proBNP以进一步辨别风险因素,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
单位廊坊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