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流域灰-绿-蓝蓄水能力时空演变

作者:奚巧娟; 钟华; 王涛; 何天豪; 高红凯; 夏军; L.Wang-Erlandsson; 汤秋鸿; ***
来源:科学通报, 2021, 66(34): 4437-4448.
DOI:10.1360/TB-2021-0381

摘要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灰色(如水库)、绿色(如森林)、蓝色(如湖泊)3种基础设施相辅相成,为调控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缺乏3种基础设施蓄水能力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制约了水资源协同调控和综合管理.本研究基于最新的大坝、土壤根区蓄水能力、自然湖泊等数据,在流域尺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九大流域3种水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并研究了三者蓄水能力的时间变化.研究发现:(1)在长江、东南诸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流域,人工灰色蓄水能力已经超过陆地表层自然生态系统;(2) 1955~2020年中国灰色蓄水能力显著增加,各流域快速增长的时期有所差异;(3)各流域绿色蓄水能力变化较小,松辽、淮河流域略有增加;(4)蓝色蓄水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内陆河流域(包括青藏高原内流区)蓄水能力上升明显.本研究厘清了中国主要流域灰-绿-蓝蓄水能力的本底基础信息,揭示了各蓄水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有助于自然-人工水基础设施协同管理,为多维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支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