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UED:因为历史、制度、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人口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当下中国的公共参与模式,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请问刘先生,如果以您丰富的国际和国内建筑实践经验来看中国的公共参与或社区营造,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又有哪些国际经验是我们可以借鉴并改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