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砂岩型铀矿是一类重要的铀矿资源,而遥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勘查方法。由于砂岩型铀矿多形成于地下,地表常被沉积物覆盖。这种情况下,遥感是否能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发挥作用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巴音戈壁盆地银根地区为研究对象,在获取Sentinel2、Landsat7 ETM+、ASTER、ALOS DEM以及航空放射性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地形可视化、构造解译、K-T变换、NDVI指数计算、蚀变矿物提取、Th/U比值计算等工作,并从次生还原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条件与控矿要素出发,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银根地区中部为隆起带而东南部为坳陷带,两者间为斜坡带。隆起带花岗质岩石可作为重要的铀源。斜坡带上发育的多条近东西走向的断裂构造为含铀含氧水向地下迁移创造了条件。坳陷区发育的断裂富水带和强地表蒸发作用为含铀含氧水排泄蒸发以及驱动地下水循环创造了条件。因此,银根地区隆起带、斜坡带、凹陷带构成一套完整的含铀含氧水循环体系。综合前人资料,认为中部斜坡带可能是一处较好的形成次生还原砂岩型铀矿的地段。本研究也说明,即便在覆盖严重的地区,遥感技术依然可从识别成矿条件与控矿要素的角度,为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指引。

  • 单位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