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呼吸道瘘患者封堵器置入前后肺部感染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呼吸道瘘并行封堵器治疗的住院患者14例, 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原发疾病、合并疾病、呼吸道瘘口部位、封堵器类型、置入前后胸部影像学情况、病原体检测结果、感染指标变化的情况, 比较呼吸道瘘患者封堵器置入前后对影像学及感染病原体的影响。结果 14例患者中气管食管瘘3例(21.4%), 支气管胸膜瘘11例(78.6%)(右侧9例, 左侧2例)。共置入封堵器14枚, 其中室间隔封堵器3例(21.4%), 动脉导管封堵器1例(7.1%), 房间隔封堵器10例(71.4%)。置入前肺部感染13例(92.86%), 气胸9例(64.29%), 胸腔积液10例(71.43%);置入后肺部感染好转率46.15%(6/13), 气胸好转率100%(9/9), 胸腔积液好转率100%(10/10)。置入前痰培养检出细菌3株、真菌1株,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出细菌3株、真菌1株, 胸腔积液检出细菌2株、真菌2株;置入后痰培养检出细菌3株, 胸腔积液检出细菌7株, 置入封堵器前后细菌感染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封堵器置入后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置入前改善(均P<0.05)。结论呼吸道瘘患者普遍合并下呼吸道感染, 封堵器置入治疗呼吸道瘘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 气胸吸收, 胸腔积液减少, 且炎症指标好转。封堵器置入前后均需要重点关注细菌感染, 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