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公家教》是敦煌文献中写本最多的家教类蒙书,一直以来深受关注,论著篇章多达数十种。其内容为梳理经典要义并改写成琅琅上口的韵语短句,同时集录当时社会流行的足以发人深省的谚语,展现雅俗融合的"格言谚语体"特色。因其易于接受、便于口传、利于记忆因而广泛流传,影响久远。本文特从《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文词教林》《新集文词九经抄》等变文、蒙书的援引以及在《太公家教》基础上改写创作的通俗训诫诗一卷本《王梵志诗》入手,考见其在敦煌社会的接受与影响。又从吐鲁番文书及吐蕃文《太公家教》写本残卷、唐代长沙窑瓷器遗存所见的字句题词及典籍记述等,亦可考知其在敦煌以外的流传与影响的情况;说明此蒙书具有传承性、变异性与集体性的特色,彰显出传统蒙书的社会价值及其对中国俗文化的意义,也开阔童蒙文化研究的另一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