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CT评价动物模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道面积

作者:刘少华; 万方; 孙亚英; 艾承冲; 盛旦丹; 陈世益; 陈疾忤
来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8, 37(03): 213-217.
DOI:10.16038/j.1000-6710.2018.03.007

摘要

目的:使用Micro-CT在动物模型中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不同时间点以及不同位置的骨隧道面积。方法:选取15只新西兰兔,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物进行ACL重建,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术后3、6、12周处死并取材。所有样本均进行Micro-CT扫描(Sky Scan1176,U.S.A),并通过图像重建,进一步测量分析股骨和胫骨的骨隧道面积。对每个隧道均选择三个不同的位置(入口处、中间处、出口处)进行测量,每个位置重复测量3次。比较不同术后时间和不同位置的骨道面积是否具有差异。结果:1)术后股骨隧道平均面积随时间变化不明显(3周时4.84 mm2,6周时4.57mm2,12周时4.46 mm2,P=0.99);股骨隧道入口处(近关节面处)面积相比其他位置更大,中间处面积最小:术后6周时,隧道入口处与出口处面积相比隧道中间处面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P=0.0106),术后12周时仅入口处与中间处的骨道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7);不同位置的股骨隧道面积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2)胫骨隧道平均面积在术后6周时出现明显增加(P=0.009),12周时又明显下降(P=0.0005)(3周时4.240 mm2,6周时6.577 mm2,12周时3.103 mm2);不同位置的胫骨隧道面积差异在各个时间点上均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隧道各个位置的骨道面积均随时间呈现出明显而相同的变化趋势:6周时骨道面积最大,12周时下降。结论:ACL重建术后,骨隧道面积可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胫骨隧道面积术后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同时,术后相同时期,同一骨隧道不同位置的骨道面积存在差异,以隧道入口处面积扩大最为明显。不同位置的骨道面积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采用多时间点、多位置的测量方法,可相对全面地反映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面积的变化情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