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中国新生代煤炭资源分布与煤质特征进行整体归纳评价,有助于煤炭资源的高效洁净利用。阐述我国新生代煤炭资源在全国各大区的总体分布,重点探讨云南省、辽宁省、吉林省及黑龙江省新生代煤的资源分布,并剖析中国主要新生代煤系的煤质特征及利用途径。研究表明:中国新生代煤的资源分布地区不均,在不同时期的探明地质储量约为280亿t,其中西南区的新生代煤探明地质储量约为163亿t,云南省的新生代煤占比最高,东北区、华东区等其他各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在新近纪时期已形成以小龙潭和昭通等为代表的大型褐煤矿区,因埋藏浅且又有巨厚煤层因而多适用于露天开采。而古近纪时期早已形成的抚顺、沈阳、梅河与山东龙口等煤田多产41号长焰煤及生产部分褐煤和少量气煤;新近纪、古近纪煤分别约占全国新生代煤的2/3、1/3。中国新生代煤的主要煤质特点是全水分普遍较高、灰分和硫分变化较大、以陆相沉积的特低硫煤到海陆交互相和浅海相沉积的中高硫与高硫煤均有、发热量(Qnet, ar)也普遍较低。中国新生代煤系的煤质不稳定性与各地区在不同时期形成煤的地质条件变化有关,古近纪、新近纪煤的煤岩显微组分、腐殖酸产率、透光率(PM)和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之间均有明显区别,古近纪煤的平均镜质组、煤灰成分中的Al2O3含量均高于新近纪煤,而新近纪煤的灰熔融性软化温度明显低于古近纪煤,表明新近纪煤在气化和燃烧时更易结渣。在研究新生代煤系的煤质变化规律时发现同一煤田的煤层Vdaf随着埋藏越深则其值越小,即煤化程度越深。陆相沉积的古近纪41号长焰煤属低硫煤,而海陆交互相或浅海相沉积的云南等省新近纪褐煤的硫分普遍较高。我国新生代高硫煤多集中分布于云南省新近纪褐煤中,产煤中的高硫煤占20%以上,其全水分较高、热值低而难以脱水、脱硫和减灰且不宜单独燃烧,建议采用降硫、脱灰等有效措施以提升其利用价值。

  • 单位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