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印度佛教中关于"无作意"的定义和理解,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无作意的定义为不使心警觉发动且不引心趋向所缘境,并将此作为一种修持方法。这种定义依据法相学而来,在印度佛教的论著中最为常见。第二种无作意的定义为无二取并指向无二取之智慧,这种定义并不常见,由印度密修瑜伽士依据自身所学所修而阐发,其解读已完全不同于第一种。第三种无作意的定义是作意即无生,从胜义谛的层面说中无作意,大乘佛经中也直接点明此种解释,有确凿之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