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产性批评不是对文学现象的归纳或总结,而是要解读出文本字面意义中所没有的含义与意义,并通过这种解读参与到更大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之中;它不热衷于揭示文本"本义"、作者"原义"之类的被动性工作,而是希望借助于文学文本的解读进行一种创造性的话语建构。也就是说,生产性批评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话语建构行为,而不仅仅是关于文学文本固有之义的解读或揭示。如果用生产性批评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从以往的研究视角难以发现的意义。把生产性作为一种视角来对古代某些《诗经》阐释以及"自然"和"远"两个重要批评概念含义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出以往未见的古代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文化存在的复杂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