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大气成分和微气候的分析,对地下工程内的环境质量进行整体评价.方法用氮氧化物分析仪检测氮氧化物含量,用气相色谱对小分子气体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分析,用气体测定仪检测O2浓度,用撞击法检测微生物含量,参照我国室内空气三级质量标准,根据化学和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对空气质量进行整体评价.通过对温度、湿度、风速、日照等微气候参数2年的记录,建立地下工程微气候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环境质量对人员健康的影响.结果无机气体浓度均超出室外空气水平,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在4~6 mg/m3,较大程度地超出国家标准.O2浓度随人员数量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在14.46 m3/人的工作条件下持续工作3 h后低于299 mg/m3的国家标准.通风系统启动时噪声污染加重,各点位的平均声级在70~93 dB之间,高于国标工业区声级控制值(55~70 dB).人员进入后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明显升高,达到4 000 cfu/m3,是不工作时的3倍.微气候的特征是相对低温(约低于地面建筑室内10 ℃)、高湿、缺少日光.结论地下工程的环境质量低于地面环境,在各项环境因子的综合和累积作用下,人员的机体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变化,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提出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提高人员对不利环境因子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