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咸水歌被誉为"岭南音乐的活化石",是保留着古越人的民风民俗及越语越歌元素最多的歌种,伴随着疍民这一特殊群体"以水为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独特的声音景观。咸水歌广泛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一带,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水乡流行最广,其中又以广东省中山市的咸水歌为代表,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本文从音乐地理学的视角,就中山咸水歌的起源、生存和发展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做一探讨,并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变化中声音景观的流动变化状况。
-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