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域真官"一词最初出现于南北朝时的道教经书中,泛指居于里巷的所有真官,至宋代则被误作为专神,与土地、城隍并列为地方基层神祇。里域真官崇祀宋时民间兴盛一时,一些道教经书亦将里域真官吸纳为专神,但里域真官的神职与土地、城隍相重合,以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明清时便消失无踪了。对里域真官进行考察,既可从个案反映民众信仰的兴盛衰败,又能展现道教与民间信仰间的互融与互通之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