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中下阶层的生活面貌,也映射出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吕不韦于公元前249年被秦国封为相国,其在掌权的12年间养士三千,权倾一时。文章以《史记》和《吕氏春秋》为依据,以吕不韦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战国时期食客的义利观,探究其影响因素,由此总结指出:对于食客而言,"利"是其本性所趋,"义"是其价值观念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