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物秸秆还田后其腐解过程对土壤的理化特性及作物生长具有短期和长期的双重效应,采用秸秆还田配套措施缓解秸秆腐解对当季作物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是提高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效率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秸秆腐解对作物系统抗性与土壤微生物影响为切入点,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植酸及氮肥对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玉米植株抗氧化系统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加入秸秆的对照比较,施用秸秆玉米抽雄期土壤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的数量降低,从而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增长。秸秆配施氮素或腐植酸降低了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因此,氮素或腐植酸配施秸秆处理拔节期的土壤微生物总量较只施用秸秆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29.3%和42.7%,两者同时配施处理的微生物总量显著降低了63.2%。施用秸秆使玉米拔节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不施用秸秆对照显著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AR)的积累导致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和PAL活性的增强,秸秆配施氮肥导致SOD和POD活性的进一步降低和MDA含量的增加。施用秸秆对抽雄期玉米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较小,但秸秆配施氮肥和腐植酸显著降低了POD活性。抽雄期施入秸秆处理的PAL活性较不施用秸秆对照降低了26.8%,但秸秆配施腐植酸或氮肥的PAL活性较只施秸秆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69.3%和60.1%,秸秆同时配施腐植酸和氮素处理的PAL活性较只施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76.2%。抽雄期只施用秸秆处理的植株干重较不施用秸秆对照降低了28.3%,秸秆配施腐植酸或氮肥处理的干重较只施用秸秆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24.4%和59.2%,秸秆同时配施腐植酸和氮素处理的干重较只施用秸秆处理显著增加了28.2%。因此,增施氮肥和腐植酸可以作为玉米连作下秸秆还田技术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