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骨骼在平时发挥的是支撑和运动作用,在受到撞击后保护脏器的同时自身也会断裂、受损,这都是骨与力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如果可以知道骨的力学属性,并带入有限元模型计算,就可以个体化地预测其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是否会导致急慢性创伤、协助判断暴力事件(如交通事故、坠落等)对其骨骼造成的破坏、在术前对骨骼质量给予指导性的评估[1]等。但是人类的骨骼看似简单,却千变万化,想要确切了解其各项属性的内在联系很困难。骨骼并不是几种材料的简单堆积,如骨骼整体的强度要大于其所有部位累计的强度[2]就是一个证明。一开始,骨的测试方法遵循普通材料的测试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骨的各个部位、各个类型的属性又有了很多新的探索。寻求最佳的试件保存、制作方法是后期测试获得成功的前提,试件保存的温度、水合状态、取材方向、形状和大小都会引起误差,多因素干扰也使分析结果变得更加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同学者测得的数据差异往往比较明显。本研究旨在提炼、归纳一些通用、成熟、合理的方法,为后来的研究者在实验技术方面提供参考,让研究结果更有比较意义。
-
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