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阴道微环境改变和HPV16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课题组前期在山西省建立的宫颈病变研究队列, 包括623例正常宫颈(NC)妇女、303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和93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在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因素资料的同时, 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状况, 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H2O2、β-葡萄糖醛酸苷酶、凝固酶、唾液酸酐酶和白细胞酯酶, 以及阴道pH值和清洁度。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资料分析。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 HPV16感染率(趋势性χ2=55.45, P<0.001)、H2O2(趋势性χ2=26.19, P<0.001)、pH值(趋势性χ2=5.06, P=0.024)、阴道清洁度(趋势性χ2=19.55, P<0.001)、β-葡萄糖醛酸苷酶(趋势性χ2=17.52, P<0.001)、唾液酸酐酶(趋势性χ2=14.90, P<0.001)的异常率均逐渐升高, 而凝固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率未见相应趋势。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交互作用分析显示, 在CINⅠ组, HPV16感染与H2O2、β-葡萄糖醛酸苷酶、凝固酶、唾液酸酐酶异常呈交互作用, 在CINⅡ/Ⅲ组, HPV16感染与阴道清洁度、H2O2、β-葡萄糖醛酸苷酶、唾液酸酐酶异常呈交互作用。结论阴道微环境改变和HPV16感染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发病风险, 且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具有交互作用。
-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