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阶段,农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荒漠化”现象仍旧十分严峻。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沿着“抵抗—风格—收编”的研究路径,对农村青少年的恋爱动机、行为、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青春期的恋爱行为表现为一种成人化的数字亲密关系,是农村青少年对媒介技术的追崇和对成人文化的模仿;青春期恋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弥补情感缺失与建构身份认同的正面价值;青春期恋爱的潜在风险在“恋”不在“早”,主要包括受不安全型依恋风格的影响、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传播媒介文化中的消极符号以及对青春期恋爱的标签化与权威管控等。社会、学校、家庭应强化多方合力,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的恋爱行为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