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找出不同类型籼粳杂交稻在品质表现上存在差距的原因,以18个早熟晚粳籼粳杂交稻品种(品系)为材料,从中筛选出产量与蒸煮食味品质具有代表性的3种类型(A类高产优质型, B类高产不优质型, C类低产不优质型)。2年中A类和B类的平均产量分别较C类高22.66%和22.26%,其高产的原因主要是具有较高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A类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比B和C类高1.9%2.5%和13.9%22.7%。与A类相比,B类和C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分别高43.3%47.5%和64.5%71.4%。B和C类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较A类分别高31.7%、33.0%。A类平均胶稠度较B和C类分别高4.0%、4.5%,A类品种的峰值粘黏度和崩解值最高,消减值最低,蛋白质含量3种类型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浆结实期温度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呈负相关。籼粳杂交稻优质的获得,除品种遗传因素外,可通过合理的播期或栽培管理调节,使水稻灌浆结实期处于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则有利于其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同步提高或改良。

  • 单位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扬州大学; 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