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09年初版本《域外小说集》收入与儿童密切相关的3篇译作。其中,《乐人扬珂》讲述一个因儿童天性好奇而引发的悲剧,在社会批判之余,引导读者思考“何谓儿童”这样本质性的问题。《天使》描写一个乡村女童在失去亲人后孤立无援,面临无从救赎的困境。《安乐王子》以童话题材展现民间疾苦,流露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此外,依据多项可靠史料,可以确认周氏兄弟在晚清时期已经完成了“儿童的发现”,形成了将儿童视为“原人”的基本观念,并以此为基础,在“五四”时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