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产酶现状和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收集CRPA菌株216株,采用eCIM实验筛查碳青霉烯酶,双纸片扩散法检测产酶表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的单药和联合时的MIC值,判定联合抑菌效应。结果在216株CRPA中,产碳青霉烯酶占38.4%,其中单一产丝氨酸酶占17.6%,单一产金属酶占13.9%,同时产丝氨酸酶和金属酶占6.9%,不产碳青霉烯酶占61.6%。药物联合前后的MIC50 和 MIC90值均有明显降低。在联合药敏组合中,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协同率最高,达到67.1%,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协同率分别为50.9%和50.0%,相加作用最高构成比为头孢哌酮+阿米卡星46.8%,无关作用构成比为8.3%~39.8%,拮抗作用构成比相对较低为1.4%~5.6%,4个单药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中协同和相加作用比与阿米卡星相对较强。结论产碳青霉烯酶不是东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抗菌药物联合抑菌作用显著优于单一抗菌药物,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应用体外呈协同或相加效应的抗菌药物组合,可得到较高临床治愈率。

  • 单位
    东莞市大朗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