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非遗"运动及"遗产旅游"语境下,作为族群艺术的"纳西古乐"从参与的边缘向边缘的参与转化,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族群艺术象征资本。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文化精英、族群民众及作为"他者"的游客成为族群艺术资本利用的推动力量,但因对其经济资本属性被过度利用,导致了族群艺术的"展演化""污名化"、"同质化",加深了传统族群文化的身份认同及传承的双重危机。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