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深入认识儿童肺隐球菌病的表现、诊断进展、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儿童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防止发生全身播散。方法回顾分析2005-01—2006-06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的14例肺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儿最小年龄为1岁8个月。症状主要为长期发热,咳嗽不重或持续时间较短暂。肺部查体12例正常,2例闻及干啰音和中水泡音?级廾飨灾卸局⒆础?例伴有间断腹痛,查体时有肝和(或)脾肿大。从发病到确诊至少23d,最长为5个月。实验室检查:13例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肺部影像学表现:11例患儿表现为双肺弥漫或散在小结节影,并有胸膜下分布。3例未发生肺外播散,11例伴有肺外隐球菌病(播散性隐球菌病)。病原学检查:8例找到隐球菌孢子。12例进行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查,仅1例阴性,其余2例单独肺隐球菌病患儿以及9例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全部阳性。动物接触史:6例有接触鸽子史,5例无动物接触史,3例接触家鸡。在11例伴有肺外隐球菌病的患儿中,9例静脉联合应用二性霉素B和氟康唑等治疗,病情控制,改为口服氟康唑继续治疗。1例在确诊前死亡,未行抗真菌治疗。在3例单独的肺隐球菌病患儿中,2例静脉应用二性霉素B;1例静脉应用氟康唑治疗病情控制,改为口服氟康唑继续治疗。结论儿童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可无动物接触史,尽管长期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升高,无特异性,但临床进展缓慢,咳嗽不重、无明显中毒症状、嗜酸性粒细胞升高,IgE升高是其相对特异的临床表现。双肺弥漫或散在小结节影,和(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为影像学表现。除隐球菌培养外,血肺隐球菌抗原检测有助于诊断。二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治疗可控制隐球菌病。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