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技术分析

作者:潘桂珍; 孙琦; 陈瑜晖; 钟耐容; 陈丽英; 张晋昕*; 伍小英
来源:现代医院, 2019, 19(08): 1161-1165.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9.08.020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诊断技术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0例,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16~59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Quanti FERON-TB Gold,QFT)、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胸液吸收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75例,占患者的39. 5%(75/190),男54例,女21例,中位年龄为66(64~76)岁;中青年组115例,占患者的60. 5%(115/190),男69例,女46例,中位年龄为29 (24~46)岁。中青年组发热、胸痛的发生率分别为65. 2%、44. 3%,均明显高于老年组(41. 3%、25. 3%)[分别为(X2=10. 50,P <0. 01)、X2=7. 05,P <0. 01)]。老年组咳嗽、咳痰以及胸闷、气短的发生率分别为70. 7%、66. 7%,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5. 2%、50. 4%)[分别为(X2=11. 89,P <0. 01)、(X2=4. 88,P <0. 05)]。老年组小量积液、双侧积液、合并肺结核、合并肺部空洞的发生率分别为53. 3%、13. 3%、72. 0%、26. 7%,均高于中青年组(30. 4%、5. 2%、47. 8%、9. 6%)[分别为(X2=9. 96,P <0. 01)、(X2=3. 88,P <0. 05)、(X2=10. 85,P <0. 01)、(X2=9. 72,P <0. 01)],胸液吸收时间为[(11. 8±3. 8) d]明显较中青年组[(6. 7±4. 0) d]延长(t=5. 776,P <0. 001)。中青年组外周血QFT检测的阳性率为89. 6%,高于老年组(73. 3%)(X2=8. 54,P <0. 01);中青年组胸腔积液ADA的阳性率为78. 3%,高于老年组(57. 3%)(X2=9. 47,P <0. 01);中青年组PPD试验的阳性率为76. 5%,高于老年组(53. 3%)(X2=11. 10,P <0. 01)。两组患者在性别、复治、乏力、盗汗、纳差、痰中带血、胸膜增厚、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对于中青年患者,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小量积液、双侧积液、合并肺结核、合并肺部空洞多见,胸液吸收时间延长。外周血QFT检测、胸腔积液ADA、PPD试验等诊断技术对中青年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老年患者,应用于老年患者需注意假阴性可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