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以渝西地区红阳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函数方程对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进行拟合,构建非线性回归方程,并绘制导函数曲线,确定猕猴桃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各指标的理论生长极值,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果实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猕猴桃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都呈近“S”形增长。Logistic函数方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最高可达0.999 78,与实测数据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避雨栽培下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的理论生长极值k值分别为97.761 1 g、62.750 4和52.918 4 mm,均高于露地栽培,说明避雨栽培理论上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随着授粉后时间的延长,猕猴桃果实纵径和横径均呈现“快速-缓慢-停滞”的变化规律,果实纵径的增长速率大于横径。避雨栽培下果实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授粉后49~51 d,此时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4 g·d-1、2.42和1.23 mm·d-1,均高于露地栽培。在授粉25 d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猕猴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小。避雨栽培下果实的各项品质指标都优于露地栽培。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红阳猕猴桃优质高产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 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