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2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学音乐史的学生郑晓丽同学因写论文《寻找俞便民》来到上海徐家汇藏书楼,翻阅英文版《大陆报》(The China Press),找到父亲俞便民于1946至1948年期间在《大陆报》的“上海音乐世界”[TheShanghaiMusicWorld,后更名为“音乐”(Music)]专栏中发表的三十多篇音乐评论文章。她把文章翻拍后,带回中央音乐学院,申请了研究经费,打算翻译成中文,建立研究课题。但由于研究经费微薄,加之2015年郑晓丽同学毕业离校远赴日本求学,以致这项研究工作不得不中断。作为女儿,我不想让这项研究工作半途而废。刘再生教授也鼓励我深入发掘父亲的音乐评论文章,因为从这些评论中可以了解当时音乐艺术团体的演出状况及国人的反应,填补中国音乐史尤其是上海音乐史的空白,这将是我国音乐史上的宝贵财富。于是,我于2016年3月回沪时去了徐家汇藏书楼,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翻阅了从1935至1948年的英文版《大陆报》每月一本的合订本,但我只找到1946至1948年一共46篇音乐评论文章。我请藏书楼的工作人员把这46页报纸进行了扫描,使我能在本书里将报纸原版文章以中文的方式清晰地呈现给读者。在翻阅报纸时虽然戴了口罩,但旧报纸的灰尘气味仍诱发了我的哮喘病,整整两个月咳嗽不止。不过,能为中国音乐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一切都是值得的。接下来的重要工作是把报上的英文输入电脑。郑晓丽同学虽远在日本,但仍把自己已经完成的工作给我发了邮件,让我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还把她自己已经翻译好的两篇文章给我参考。在此,向郑晓丽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虽然我在中学和大学时学过英文,但只是用于阅读物理学资料(本人系1968届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生)。这些音乐评论虽然没有太多专业术语,却也常常让我觉得困扰。除了在网上查询以外,我还向远在美国的亲戚裘曼颖教授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周薇教授(她们都是父亲的学生)请教,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此外,女儿冯翌和我的高中同学张韵雅也在英文和中文的翻译中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最后,由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后、现为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师吴洁博士为我的译文润笔。谢谢你们!尽管如此,译文仍然不免还有许多错误。希望读者一一指出,以便改正。但愿此乐评文章可以给研究中国音乐史的学者带来方便,也让广大音乐爱好者对1949年前在上海的音乐活动有所了解,并对父亲“不偏不倚”的音评态度加以肯定。(2020年5月于德国威斯巴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