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29—1933年大萧条分别影响了凯恩斯和熊彼特的理论建构。作为回应,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非常出色的表现,而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相对于其《经济发展理论》而言却是一种倒退。为了建构一个有益于这个时代的货币理论,需要将熊彼特的图景和凯恩斯的深刻见解综合起来,前者着眼于有韧性的跨期资本主义过程,后者洞察了由资本主义金融结构的内生不稳定所导致的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脆弱性。近些年来,国家干预防止金融脆弱性演变为另一场大萧条的事实表明,一条混合型市场经济道路在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上运行得更好。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