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三阴交(双)穴区温度的影响及其与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针刺三阴交组、针刺关元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造模,用红外热成像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右两侧三阴交穴区各时间点温度,并同步观测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次数明显增多、扭体总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扭体次数均减少、扭体总分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在5-6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P<0.01);针刺三阴交组大鼠在10-4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针刺关元组大鼠在0-3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针刺三阴交穴在针刺5min时、针刺结束后50-60作用显著,针刺关元穴仅在针刺结束后40-60min作用显著。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处于疼痛状态且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针刺三阴交穴、关元穴均能缓解疼痛反应,调节其失衡状态。
-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