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2022年,高校普遍面临“挖矿”治理新挑战。虚拟货币依托区块链技术,其生产过程即为“挖矿”。“挖矿”者依据特定算法,利用计算机的设备资源进行复杂数学运算,从而获得虚拟货币奖励,再转化为实际收益。在获取巨额收益的同时,“挖矿”对社会带来许多次生危害。其中,最可见的危害莫过于对能源的损耗。“挖矿”活动耗电量惊人。根据剑桥大学另类金融研究中心(CCAF)的一项调研,截至2021年5月,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约为149.37太瓦时,这一数字已经超过马来西亚、乌克兰等国一年的用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