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致贫性卫生支出的测量方法及其标准,为我国因病致贫家庭界定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思路。方法: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M市3个乡镇12个村共600户住院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利用文献研究归纳致贫性卫生支出测量方法及核心特征,并通过实证探索不同测量方法的标准及效果。结果:贫困线是致贫性卫生支出测量过程中的核心变量,常用制定方法有相对比例法、恩格尔系数法和生存需要法,M市对应的贫困线分别为3892元、2825元和4226元。其中,恩格尔系数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区分度和便捷性。结论:在后扶贫时代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的背景下,贫困线作为致贫性卫生支出测量的核心变量需要各地从相对视角下动态制定和调整。通过分组方法降低对于个体家庭经济收支能力的过度依赖,从而提高致贫性卫生支出方法在因病致贫对象界定中的可操作性。致贫性卫生支出界定方法对贫困边缘人群敏感,有利于防范当前医保扶贫及医疗救助等实施中的福利悬崖问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