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经肾上盏、中盏和下盏入路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完全鹿角形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9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由同一术者行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完全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纳入患者的清石时间、术后即时结石清除率、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379例患者。其中,上盏入路组146例,下盏入路组170例,中盏入路组63例。相较于上、中盏入路组,下盏入路组清石时间较短[(50.34±18.52)vs.(53.41±22.75)vs.(41.79±17.45)min,P<0.001],仅行一期手术患者术后平均拔管时间较短[(5.53±1.83)vs.(6.17±1.44)vs.(4.96±1.91)d,P=0.007];虽上盏入路组清石率较高(40.56%vs. 32.79%vs. 34.71%),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7);3组间的术后发热率(25.44%vs. 24.24%vs. 26.85%,P=0.938)和出血发生率(3.54%vs. 3.03%vs. 4.03%,P=1.000)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上盏入路组有8例胸膜损伤。结论经上盏入路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完全鹿角形肾结石的清石率较高,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和发热的发生率3组相似,但经上盏入路可能增加胸膜损伤的风险。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