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自主研发的包含对流参数化、宏观云凝结、云微观物理参数化在内的湿物理过程(简称PhysCN)引入全球-区域一体化预测系统(Global-to-Regional Integrated forecast SysTem,GRIST)。通过大气模式比较计划(AMIP)10 a连续积分考察了PhysCN较原有方案(简称PhysC)对模拟的全球气候基本态的影响。结果显示,PhysCN更真实地重现了热带降水的气候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相比PhysC,PhysCN减少了赤道辐合带(ITCZ)、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空的虚假降水,改善了双ITCZ偏差。PhysCN在热带对流层顶附近和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了比PhysC更多的冰云,增强了长波云辐射效应。但另一方面,由于单冰云微物理方案中采用一个变量类别考虑所有冰相粒子,导致中、高纬度低层云冰比湿比PhysC中更大。宏观云凝结中采用基于冰面相对湿度的方法诊断冰云量,使低云更密实,减弱了短波云辐射效应,也使全球净辐射收支偏差大于PhysC模拟结果。研究证明了PhysCN湿物理方案在GRIST模式中的稳定性与合理性,但也展示出冰云诊断和云微物理参数化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