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滦河流域地处农牧交错地带,其中的七个国家级贫困县既是满、蒙传统游牧民族聚居区,又属典型的生态贫困区。滦河流域是以山地为主的河源区,为京津唐等城市的水源区,其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较大比例,生产方式依然较为粗放。而历史上由于清代陪都建设、近代人口迁徙、殖民化经济、水环境问题与流域牧业退化,加上"PPE怪圈"与复合型贫困的加剧,对该地区生态造成较大破坏。对此,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并结合学理分析结果,建议适度恢复河运可以使河运与优秀传统生态文明意识的重塑、"自下而上"的反贫困内力的培育、京津绿色生态腹地构建结合起来,从而从根源上实现绿色治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