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处理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

作者:陈晖; 王磊; 翁小东; 刘修恒
来源: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3, 33(5): 637-640.
DOI:10.3760/cma.j.issn.1673-4416.2013.05.020

摘要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PI)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原位大鼠单侧肾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摘除右肾后对左肾行缺血后处理,即10s再灌注,10 s缺血,6次循环后再灌注12周.实验动物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缺血后处理组(IPO)和假手术组(Sha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Masson特殊染色法观察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in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磷酸化Smad2蛋白表达(p-Smad2);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脏α-SMA和TGF-β1的分布.结果 IRI组和IPO组较Sham组出现了明显肾间质纤维化,但是IPO组肾间质纤维化与IRI组比较有所减轻;α-SMA、TGF-β1和p-Smad2的水平明显减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小管间质纤维化.缺血后处理可以影响此病理改变,其保护机制可能为缺血后处理抑制TGF-β1和p-Smad2信号通路激活.

  • 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