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夏季区域性持续性臭氧过程垂直变化差异及气象成因

作者:冯浩鹏; 康平*; 张文倩; 张小玲; Klaus Schaefer; 朱心悦; 汪可可; 宁慧琼; 王安怡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2023, 43(04): 14-26.
DOI:10.13671/j.hjkxxb.2022.0357

摘要

基于2019年8月四川盆地内国控站臭氧(O3)浓度观测数据,选取了3次不同程度的区域性持续性O3过程,利用再分析资料对3次过程的O3浓度垂直变化时空差异及其气象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次过程O3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呈先增后减的相似特征,在900~850 hPa达到极值;对流层O3集中在500 hPa甚至700 hPa以下,且随着O3浓度等级的增加,垂直向上的扩散更加明显.(2)3次过程温度和相对湿度有明显的差异,温度与O3浓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高温低湿更有利于O3生成.(3)Ⅰ~Ⅱ级过程盆地内地面以东北风或偏北风为主,出现气旋性环流及风向辐合,容易造成风向下游地区O3污染积聚;Ⅲ级过程地面多偏南风或东南风,使污染物易向盆地内西北侧传输.(4)垂直运动的强弱是造成3次过程O3浓度差异的重要原因,Ⅰ级过程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O3向上扩散,并向盆地外输送;Ⅱ~Ⅲ级过程低层风速较小,且盆地内存在弱的垂直环流圈,垂直扩散条件较差,O3容易在盆地内积聚滞留造成污染.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