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制前处理对切分杏褐变内源酶及色泽的影响

作者:沈跃; 陈恺*; 曹娅; 承春平; 王雪妃; 杜雨桐; 王田; 许铭强; 李焕荣
来源: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1-8.
DOI:10.19870/j.cnki.11-3716/ts.20231008.002

摘要

目的:采用4种方式对切分杏干制前进行处理,研究对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色差的影响,确定切分杏干制前处理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切分、去核的赛买提杏为材料,探究热水、蒸汽漂烫、微波处理、浸硫处理的杏果内源酶活性、失活率和色差的变化,研究4种最佳前处理条件下对杏果色差(干制前后)的影响,并进行色差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热水、蒸汽漂烫下酶活性随热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100℃、90 s为该处理的最佳条件;微波处理下内源酶失活率随功率的增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佳条件为50%(350 W),5 min,失活率分别为92.83%、91.05%;浸硫处理下酶失活率分别为98.73%、16.35%。结论:热水漂烫和浸硫处理结合热风干燥在温度为60℃时色泽保持较好,而蒸汽漂烫和微波处理选择40℃为宜。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热水漂烫对杏干色泽损伤较大,硫处理可有效保持杏干色泽。

  • 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职业大学;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