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中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其生活史经历不同的栖息地和光环境,视觉器官结构及视觉功能也具有适应性发育特征和可塑性。本研究以不同发育阶段的大菱鲆幼鱼为对象,探究了其视网膜结构变化、视蛋白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光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发育,其视网膜的外核层逐渐变厚;视锥视杆层的厚度变化不明显;而内核层与神经节细胞层逐渐变薄。视紫红质基因rh1与视蛋白基因总表达量的比例上升,由2月龄的57.35%上升到9月龄77.19%;视锥蛋白基因与视蛋白基因总表达量的比例下降;其中红视蛋白基因lws由2月龄的4.49%下降至9月龄的0.13%。将7月龄的大菱鲆幼鱼用不同光谱处理75d后,其视蛋白基因的表达会随光谱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与全光谱相比, rh2b1、sws2、sws1在红、黄光下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而rh2b1在蓝、绿光下表达显著上升、sws2在绿光下表达显著上升,其他则变化不显著(P<0.05)。黄、绿、蓝及全光谱下rh2基因家族与视蛋白基因总表达量的比例最高,而红光下基因rh1的表达量占比最高。大菱鲆幼鱼在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光谱处理下表现出了视蛋白基因表达的可塑性以适应不同水层的光谱环境。本研究为探究大菱鲆对光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工厂化养殖光照调控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