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道路网络快速扩张对周围景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探讨道路网络对植被变化动态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闽南地区(厦门、漳州、泉州)2013-2020年Landsat8(OLI)遥感数据和路网数据,运用Sen+Mann-Kendall法分析闽南地区的植被恢复动态,在此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剖面线分析探讨植被恢复动态对道路网络的响应规律;并在不同尺度的单元网格(500m×500m、1000m×1000m、1500m×1500m、2000m×2000m)上,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探讨两者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从2013年到2020年,闽南地区植被变化动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退化、西部内陆改善的趋势。缓冲区分析表明,三市的道路密度与植被恢复状态之间的关系大致相似,都是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道路密度高但植被退化,西部内陆地区道路密度低但植被改善的格局;剖析线分析表明,在海岸线附近区域、道路核密度较高和核密度动态变化区域,植被指数均存显现降低的趋势。多尺度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在1000 m×1000 m 和 1500 m×1500 m 这两种网格单元尺度下的空间集聚性较强,闽南三市的道路网络与植被及其恢复动态的双变量Moran’s I均为负值,道路网络与植被、植被恢复状态呈负相关性关系,且HL、LH聚集类型空间分布逐渐扩张,连片趋势明显。多尺度的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表明,道路网络对植被恢复动态的影响存在空间分异特征,道路网络对植被的负面影响在漳州、泉州呈现扩张趋势,而道路网络对植被恢复在安溪、华安等局部地区起到正向影响作用,但总体上道路网络对植被的恢复起到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的植被恢复以及道路网络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