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侏罗纪是中国东南部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换期,该时期形成的沉积盆地以及至今保留完好的侏罗纪沉积序列是研究和发掘中生代构造演化信息的理想对象。根据地球动力学特征,将侏罗纪盆地分为后造山盆地(T3-J1)和伸展盆地(J2)2种类型,后者可再分为裂谷断陷和沉积断陷2种。发生在早、中三叠世期间华南与华北块体的碰撞以及华南与东南亚块体的碰撞,基本结束了特提斯洋在华南的历史,导致本区及其邻区先前的浅海盆地关闭,褶皱隆升,形成陆内造山带和山前盆地。岩石组合和古流向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水体携带碎屑物从北向南搬运,呈现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中侏罗世开始,区内古地理格局发生变化...

  • 单位
    中国科学院;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