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玉娟; 谢道俊*; 周磊; 艾宗耀; 肖梅红; 丁伟军; 吴秋艳
来源: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0(06): 53-59.
DOI:10.16841/j.issn1003-8450.2023.06.10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柴胡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采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疗效药靶(TTD)、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检索PSD的疾病靶点,二者靶点取交集后获得柴胡治疗PSD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中药-成分-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分析其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柴胡治疗PSD的核心成分为异鼠李素、曲克芦丁、豆甾醇等,潜在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1)、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柴胡活性成分可以参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对转录的正调控、细胞间信号传递、对药物的反应、对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老化等生物过程,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cGMP-PKG)信号通路等。结论 柴胡可能通过异鼠李素、曲克芦丁、豆甾醇等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IL-6、NOS3等靶点,从而影响内分泌、炎症、免疫、代谢等相关通路来发挥治疗PSD的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