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肿瘤表面凹陷形态对判断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作用

作者:李晓波; 陈慧敏; 高云杰; 陈晓宇; 戈之铮
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0, 27(2): 60-63.
DOI: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0.02.002

摘要

目的 评估应用放大色素内镜观察结直肠肿瘤表面凹陷形态判断病灶性质和浸润深度的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符合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指征的无蒂或平坦、凹陷型病灶.应用放大色素内镜,对伴有中央凹陷的病灶根据凹陷面形态分为1型(星芒状)和2型(圆盘形).根据EMR术后病理诊断,分析病灶表面凹陷形态与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结果 EMR切除病灶90个(无蒂型25个,平坦、凹陷型65个).病灶中央有凹陷者占54.4%(49/90),出现高度异型增生(HGD)或癌的比例(51.0%)显著高于没有凹陷者(17.1%)(P<0.001).其中,2型凹陷出现HGD或癌的比例(89.5%)又显著高于1型凹陷(26.7%)(P<0.001).根据凹陷面形态区分黏膜下浅层(m-sm1)和黏膜下深层(sm2-sm3)浸润的总体准确性为83.7%(41/49).结论 根据结直肠平坦、凹陷型和无蒂肿瘤表面凹陷形态能够判断病变程度和浸润深度,从而指导EMR治疗.

  •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