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雕版印刷术用于印制儒家经籍,其开端不晚于初唐,扩张于五代,而精于宋代。五代时期,冯道、毋昭裔等上层士人将雕印儒家经籍作为一项国家事业来推行,在当时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同时他们在雕印儒家经籍的过程中,对石刻文字及写本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至北宋中期,士大夫逐渐将雕版印刷术视为技术赋权的手段:官刻被士大夫阶层所接受;而对于民间出版,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心态是:它可能重塑政治文化生态,造成知识的开放化和庸俗化,对朝堂政治的权威性造成威胁。无论如何,新媒介技术势必在政治公共化和审美大众化方面有更突出的偏向,人们对新媒介技术的心态基于此而产生分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