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应用耦合黑碳源示踪方法的区域大气化学WRF-Chem模式,对中国东部秋季黑碳气溶胶(BC)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中国中东部BC浓度较高(>2 μg/m3),BC高值区(>4 μg/m3)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两湖,四川东部等地区。工业源、居民生活源、交通源是BC的主要排放源,其中工业源会造成近地层BC分布呈点状高值,地形及气象条件也是影响BC累积和传输的重要因素。针对BC浓度较高的京津冀开展了其BC来源和日变化特征分析,发现京津冀BC以本地源贡献为主,在不同的风场及大气扩散条件下,外来源对京津冀BC贡献占比的变化较大。BC来源可分为两种情形:1)传输型:地面风速较大,外来源贡献占比达35.1%;2)静稳型:地面风速小,大气条件静稳,以本地贡献(80.1%)为主、来自京津冀周边省份(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的贡献较少(6.9%)。本地源与外来源对京津冀BC贡献比呈相反的日变化特征,其中傍晚到早上,本地贡献占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午后本地贡献占比减小,外来输送明显增强。当京津冀地区受外来输送影响更大时,日变化特征更明显,外来贡献在午后占比可超过40%。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估和污染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全文